第四百六十三章 韬光养晦(下)(1 / 2)

更宋 红莲素心 5068 字 7个月前

长城的修建,郭浩没有动用民力,当地的军队足够了。

为了修建长城,郭浩特意派人去盖了几个砖窑,然后又建了一个水泥厂,材料问题得到解决。

至于工艺方面,滑轮、索道、运输带,虽然动力是人提供的,但也比肩挑手扛方便的多。

如此先进的技术,建造的速度也快了很多,要不是距离太长,根本用不了多长时间就能完工。

郭浩突然变得保守,精力自然有所转移,国内的改革还在继续,新的军事提系开始实施。

与此同时,郭浩终于开始规划州郡,现在的地名实在太多了,郭浩还是习惯后世的划分。

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一张新的地图出现,基本上和后世的地图一样,区域由大到小分为:省、市、县、乡、村。

其实就算郭浩不提出这种划法,大臣们也已经开始研究,宋元用的是路和道,郭浩只不过用“省市”代替罢了。

行政区域重新划分,大宋的地图优清明了一些,之前郭浩经常记错地名,现在就好多了,只不过大臣就比较麻烦了。

军政改革正在进行,新的一轮官员任命和调整都需要时间,这个差事由吏部负责,可吏部现在没有尚书,郭浩索性让赵匡胤暂时代替。

除此之外,大宋钱庄继续扩张,按照新划分的行政区域,争取遍布每一个镇,只有把钱庄铺开后,郭浩打算全面发型纸币!

政治,军事,经济,文化……

新一届春闱开始了,李昉作为主考官,选出进士十一名,郭浩在讲武殿举行殿试。

在诸多考生中,郭浩注意到有一个叫宋准的考生,仪表不凡,风度儒雅,在看他的文章辞采清丽,是难得的人才。

见到这样的学子,郭浩很高兴,直接钦定他为第一名,过后又让他进了翰林院。

除了宋准以外,其他的进士由吏部安排,对于官员的选拔,郭浩没想改动。

因为他还想不出合适的方法来代替科举,毕竟此时不是后世,国情有很大的区别。

文化方面改动不大,剩下的就是科技了,从三月开始,郭浩每个月都会去格物院一趟,顺带还会巡视医疗学员、军事学院,检查学员的学习成果。

且说医疗学员,丁酉作为院长,朝廷的几个太医作为副院长,首先做的是对中医经方的辩证统计。

经过一年的整理,医疗远已经收集了上万个经方,只是收集容易验证难,方子的疗效,需要进一步证实。

除了经方,丁酉等人还对中医的其他科目进行总结,例如诊脉、针灸、药物、诊断等……

中医的复杂程度,丝毫不弱于西医,内科、外科、儿科、妇科,分的很清楚。

郭浩知道后世西医的式微,所以现在就主张发展中医,争取建立一个完整的提系,有些西医常用的手段,比如手术,郭浩也给划分进来。

此时的西方,还没有医术的概念,治疗疾病还用一些“巫术”、“祈祷”和“放血疗

法”。

一直到16世纪,文艺复兴之后,西方医学才走上正轨,而中医已经发展了上千年。

如今郭浩提出了化学的概念,引进了后世的思想,相信四百年以后,华夏的医学一定会发展到一个新高度,让其他国家遥不可及。

在这个过程中,是以中医为基础的,所以中医绝不能抛弃,甚至要开拓创新,持续发展,取代后世西医的地位。

有的时候,郭浩觉得自己也是个愤青,虽然不知道未来会是什么样,他都想尝试一下。

郭浩暂时隐藏心中的抱负,大力发展各行各业,同时与辽国义和,这也是辽国所希望的。

虽然辽国没有得到党项之地,可是吐蕃和回鹘已经归顺了,再加上郭浩表现出来的态度,不像是想再打仗。

历史上的这个时期,两国也进行过义和,实际上需要发展的不只是大宋,辽国同样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