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85 章 285(1 / 2)

[武周]问鼎 千里江风 7808 字 4个月前

既是将领,便该当有个合格的本事。

那就是当身陷战局之时,能够尽快观望清楚局势。

同僚送来的消息要看,主帅先前的叮嘱要听……眼前的局面,更要亲自看个分明!

如何插手战局,也该当在来不及将情报全数送出得到指导的情况下,自己先做出个决断。

“这位吐蕃的摄政太妃,倒着实是个人物。”信诚长吁了一口气。

对方在当断则断这方面,俨然本事不小。

大小勃律之间的桥梁被大火摧毁,吐蕃兵将进驻大勃律,让他所住的佛寺之外,此刻仍有一番动乱嘈杂之声。

但这些声音,或许说是杂而不乱要更为合适一些。

对于大勃律这边来说,武周的军队被拦截在了吉尔吉特河的对面,暂时无法越过这道天险屏障,吐蕃的援兵也已经抵达了此地,能和他们这头的士卒完成合兵会盟、共抗敌军,也让他们不必如同小勃律一般面临灭国之祸——

那么,为何要因此而惊慌呢?

大可以徐徐应对敌军的来袭。

至于小勃律那头的情况,也只能说是时也命也了。

若是太子殿下并无后手留在此地,钦陵赞卓此时该做的要么是绕路而行,试试从更为陡峭的山峦壁障处能否突围,要么就是见好即收,前去和太子会合。

总之,都无法造成战局的进一步扩大。

但很可惜,太子殿下不想看到这样的一幕。

他信诚也不想看到这样的情况发生!

他虽是个和尚,却因身在高丽之时便在渊盖苏文手下任职,并非全然是个超脱于物外之人。

当年选择开城投降,随同那时候的安定公主回到大唐京都,是对他来说最能保住性命的手段,随后的数年对他少有启用,也在意料之中。

可现如今,武周取代了李唐,那位坐在王座之上的陛下又与过世的先帝是同一类人,将宗教视为权衡手段,却绝不会放任发展,他若要在新朝立足,光靠着“曾经在吐蕃传教”这一点,自然是远远不够的。

能让他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里过好日子,能依赖的,必定是切实的战功。

就比如……

他起身朝外走去,走进了附近的佛堂诵经室内。

在这里,有数十名他抵达吐蕃后才招收的弟子,自他从印度越过泥婆罗,抵达大小勃律后,组成了一支追随于他左右护持的卫队。

当然,他所能调动的人手,远不只如此而已。

这些人,更应该被称作他的心腹。

他定了定心神,朝着这些人走去,脸上露出了一片悲悯沉痛之色。

他的其中一名弟子当即迎上前来问道:“法师这是怎么了?”

信诚吟诵了一声佛号:“佛祖说,欲解救愚昧之民于水火之中,必会招来波折,面临灾厄,如今果然不错。”

弟子疑惑:“这是何意?”

信诚

答道:“伪教的爪牙拦住了真理与公正入藏的道路,还要将恶名推在天授救世之人身上。如今道路四绝,激流天堑,是我等该当挺身而出的时候了。”

他朝着周围的一张张脸看去,“我先前同你们说过的话,你们还记得吗?”

众人齐齐点头。

他们怎么会忘记呢?

信诚给他们带来的佛教经义,正是当年被玄奘法师从印度带往长安,又经过了翻译和解析的内容。

相比于藏地相对粗陋的佛教演化,说是精粮与米糠的对比也不为过。

而被他称为伪教的雍仲苯教,就更不用说了。

如果说,当年松赞干布联合自己的妹妹赛玛噶,趁着象雄国王视察之时里应外合击溃这个部落,已经让雍仲苯教失去了一层神秘的光环。

又如果说,藏传佛教强烈的政治属性让一部分人心生困惑。

那么信诚口中描绘的中原佛教和社会景象,便是让正处奴隶制下、动辄以人骨为器的吐蕃,愈发被对比出了其野蛮而凶残的一面。

所以信诚话中的意思已不言而喻。

他深深地行了一礼:“宽仁世道的光能否照耀到这片土地上,便权看诸位了。”

眼见这些人匆匆朝外走去联络人手,信诚的心中顿时长舒了一口气。

真是不枉他这么多年间该当老师的时候好好当,该讲故事启发民智的时候也没节省口水,该教授生存本领的时候也没偷工减料,在这些人和这一带的不少藏民心中,中原王朝的形象已然被一步步神化。

或许也因为,文成公主当年在嫁给松赞干布后,将农具与粮种带到藏原之上时,也曾抵达过大小勃律,已先一步将一个潜移默化的种子种植在了此地众人的心中。

所以现在,当武周的大军被拦截在外的时候,当他说出“伪教爪牙拦路”的时候,也正是这些种子被催生破土的时候。

只希望,钦陵赞卓那边的配合也不要让他失望。

……

“外头是什么声音?”

韦氏将军忽然自梦中惊醒,便听到了一阵嘈杂异常的动静。

他匆匆起身朝外走去,试图问明个情况。

哪知道刚刚走出营帐,便看到了一阵突然升起的火光。

他本以为,在他成功将钦陵赞卓拦截在河谷另一头后,能暂时得到一夕安寝,等到将此地的战况送到逻些城后,他也理所当然地能从赤玛伦那里得到下一步的指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