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8章 「带病」考试(1 / 2)

晚明风华 戈昔 5208 字 6天前

第198章 「带病」考试

诗曰:二月春风似剪刀。

然而二月初的北京,仍然寒风刺骨,残雪封冰。街巷胡同的炭车丶煤车丶柴车络绎不绝,比粪车丶粮车丶菜车还要多。

哪怕是天子脚下,穷人日子也是难过,一旦家中缺了取暖的柴薪煤炭,就是凄凄惨惨戚戚。

打辽朝时起,六百多年了,北京小民最怕的就是缺炭。

这几日,因为柴薪煤炭供应不及,价格腾贵,很多无法取暖的老病之人没能等到春天,就死在寒冷的二月。

外城的左安门丶右安门,整天都有几百具棺材出城,出殡队伍一支接着一支,白幡络绎,纸钱如雪,送葬的唢呐声丶哭声丶诵经声终日不绝。

城池内外的处处残雪,也像是素戴孝一般。很有几分天地齐哀的意思。

朱寅站在云祥楼的二层,身披价值百两的貂裘,手捧鎏金燃香的手炉,依窗遥看外城门不绝如缕的送葬队伍,神色平静如水。

就这间精舍里,红红火火的燃着两个大炉子,却是一点也不冷。

可朱寅身上不冷,心中却有些冷。

冻之苦,何处不有啊。等到采薇垄断运河南北的煤,北京贫民的取暖成本就能下降了。

此时没有外人在场,他哪里有丝毫病态?

如今整个北京城都知道,神童解元病倒云祥楼,身体大恙,怕是无力应考。

有人说是中了风寒,有人说是水土不服,有人说是遭人魔镇暗算。

后一种说法相信的人也最多。

更有一种说法,说是郑氏外戚所为。甚至有人亲眼目睹一般,言之凿凿的说郑氏外戚派人请了西山的道士,给神童下了诅咒,说是降虎。

总之,对郑氏外戚不利的舆论,开始广泛流传。

就算平日不言怪力乱神的朝臣士子,居然也出奇的附和这种说法。

「二月初九就是礼部会试,成败在此一举。」朱寅喃喃说道,「只要能入翰林院,攒三年资历,壬辰之战时就有机会一飞冲天!

1

忽然康熙手持一张名帖,在门外说道:「主公,又有举子来拜。」

朱寅立刻躺在炕上,转眼便是一脸病容。

二月初五,大时雍坊。

在京官员为方便早朝丶办公,多居住在左丶右长安街所在的大时雍坊丶南熏坊。

北京城三十三坊,这两坊绝对是首善坊区了。距离皇城很近,距离热闹的外城也很近,出城也方便,还有商业繁华的左右长安街,各种好处都占了。

去年起复为吏部侍郎的沈一贯,如今就住在大时雍坊的官邸,

吏部侍郎位高权重,官邸前当然门庭如市。软轿丶车马经常络绎不绝,门前的拴马桩子都不够用。

门房每天都要收一大子名帖,赏钱拿的手软。

可是早在上月中旬,沈一贯就不再见客。说是国家抢才大典在即,理当避嫌。于是侍郎老爷除了去吏部办公,偶尔上朝丶入宫,回来就闭门谢客。

是以这段日子,官邸居然冷清了。门房心疼不已,沈侍郎却难得的清闲了几天。

这日黄昏,从吏部下值回家的沈一贯正在二堂花厅暖阁查阅邸报,门子进来跪秉道:

「老爷,宫里来人了,说是御前的殷元禄。」

「殷元禄?」沈一贯神色一凝,随即想起此人是谁。

殷某乃是司礼监随堂太监,一向出宫传旨的人,和郑贵妃走得很近,在司礼监的地位排名第四,仅次于田义丶陈矩丶张钦。

殷太监与自己只有数面之缘,平时没有来往。

此人来见自己,难道是为了吏部铨选之事?

又或许---沈一贯想到一个可能,不禁眉头一皱。起身亲自去迎接。

中官向来势大,司礼监掌批红大权,往往凌驾政府(内阁)之上,自己虽是吏部侍郎,却也不敢怠慢一位司礼监随堂太监,

沈一贯一出仪门,入眼就是一顶绿呢软轿。一群火者众星戴月般伺候着一位锦衣大档,慢悠悠的下了轿子。

正是司礼监的殷太监。

身穿行蟒华服的殷元禄见到沈一贯出迎,笑呵呵的拱手道:

「少宰在上,在下有礼了。黄昏出宫,只为见少宰一面。叨扰,叨扰。」

殷元禄四十有馀,五短身材,面白无须,声音尖细,一看就像个阉人,和田义很不一样。

沈一贯赶紧弯腰作揖,拱手道:「晚生未及远迎,还望殷公恕罪。殷公请!」

他年纪比殷太监大,贵为少宰,却自称晚生。

殷元禄老神在在的点点头,「少宰客气了,请!」

宾主叙礼后上了茶,奴仆立刻掌灯。

沈一贯亲自为殷太监斟茶,满面春风的蔼然说道:

「晚生早知殷公雅量高致,公忠体国,内庭之典范,贤名播于内外,心实向往之,可惜平日无缘亲近。今日劳殷公降贵亲临,晚生怎不惭愧。」

殷太监也客气的说道:「少宰过誉了,在下万不敢当。除了这份对皇爷的犬马之心,安敢称贤于少宰。倒是在下,久闻少宰清名,皇爷和娘娘也交口称赞。」

他口中的娘娘,显然不是皇后,更不是王恭妃,只能是郑贵妃。

沈一贯见对方不是来传旨的,便开门见山道:「殷公此来,不知何以教晚生?但有大教,洗耳恭听。」

殷元禄微微笑道:「不敢。在下此来并无旨意。只是代问几句话。」

说到这里低头喝茶,让沈一贯琢磨琢磨。

沈一贯听到「代问几句话」,心中一个咯瞪,不动声色的笑道:「殷公请讲殷元禄斟酌着说道:「在下听闻那位神童解元朱稚虎,乃是少宰授业弟子?」

沈一贯心中有数,点头道:「然也,朱寅正是晚生门徒。」

殷太监神色赞赏,「真是名师出高徒。贵高徒惊才绝艳,固然是天生夙慧,

却也少不得少宰教导传授之功。美玉不遇良工,不成器也。」

沈一贯打个哈哈,「哪里哪里,侥幸侥幸。」

殷太监却是话题一转,叹息道:「可惜,或许出名太早,受造化所忌,贵高徒竟然病倒云祥楼,据说病情汹汹,可有此事?」

沈一贯黯然点头,「的确病的不轻,怕是难以应考。可惜大考在即,晚生要避嫌,不能去看他。唉,这孩子要遭遇磨难了。」

殷太监露出遗憾之色,语气殷切的说道:「少宰这是关心则乱了。少年人遭遇磨难,本非坏事。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英才过早显达,又非好事。情深不寿,

慧极必天啊。」

「这次病倒,难说不是命数。以在下愚见,不如等上两届,成年后再参加会试,也才十八岁。岂非万全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