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7章 我想去辽东(2 / 2)

大明话事人 随轻风去 3886 字 3个月前

王象乾无奈的苦笑,只能起身行礼道:「见过姑父。」

自己在象字辈排行第二,四十五岁的人了,差五年就是半百,却得喊一个二十二岁的陌生人为长辈,真是没地说理。

林泰来一本正经的虚扶道:「贤侄免礼!自家人不须客气!」

都落座后,林泰来问道:「贤侄进京要选官麽,若需姑父帮忙,尽管说话!」

王司徒笑着插话道:「他官职已经任命了,但仍然可能需要你协助。

这次官职对他而言是非常关键的一步,怎么小心都不为过。」

长辈之间对话,小辈就不说话了。

林泰来便又对王司徒问:「愿闻其详,需要我出什麽力?」

王司徒介绍说:「子廓这次被任命为山西右参政分守口北道。」

子廓就是王象乾的字,如果是不熟悉明代官制的,听到他这个官职只会一头雾水。

其实这个官职和山西没有一文钱的关系,只是借了个山西的名字。

在大明这叫借职,类似的还有辽东官员借用山东名字,南直隶官员借用浙江名字。

而口北道其实就是宣府,分守口北道右参政,意思就是负责宣府地区民政事务的从三品道台。

道台驻地就在宣府镇城,和宣府巡抚丶宣府镇总兵丶万全都司都指挥使丶监军太监在一个城里。

林泰来若有所思的说:「所以贤侄要去宣府上任了麽?」

熟悉官场规则的立刻就明白,王象乾将来的路线规划了。

王象乾当年在兵部干过主事丶员外郎丶郎中,然后才外放升迁,正经的兵部出身官员。

将来个人发展肯定是往兵部靠,在资历上更为顺遂。

从三品右参政分守口北道,再往上一步就是宣府巡抚,宣府巡抚再往上就是宣大总督。

而如今在大明官场,坐堂管部兵部尚书一般都是由宣大丶蓟辽总督回朝担任。

当到宣大总督就可以考虑升为坐堂管部兵部尚书了,就算是宣府巡抚也可以升任兵部侍郎。

王象乾个人发展的规划大概就是以上这样子,只要听到分守口北道,就能推断出来。

所以说当前这一步很关键,是迈向督抚封疆层次的最后一步。如果这一步走不好,就没有后面了。

王司徒微微皱着眉头说:「如今宣府那边的情况比较复杂,水不深但却有点浑。

在宣府镇城里,巡抚和副总兵走得近。而总兵又和驻守阳和的宣大总督关系近。」

林泰来很懂的说:「没错,更别说宣府还有巡按丶万全都司丶户部行司丶刑部行司等等。」

反正朝廷在宣府的机构设置,那真的是迭床架屋,非常有大明特色。

宣府城可能是整个大明里,除了都城之外,衙门和官员最为错综复杂的一座城。

辽东还知道都司丶总兵不同城,巡抚巡按各管辽河一边,而宣府却都一股脑的都扎堆在宣府镇城里,一打起来就像是一锅粥。

王司徒叹口气,请求说:「如果有可能的话,你巡阅边镇时,可否考虑选择同去宣府?

毕竟你是奉旨巡边,正经的钦差大臣,可以护送子廓前往宣府,帮他在宣府安安稳稳的立住脚。」

林修撰无语,自己的最新应许之地明明是大安东地区,怎麽都请求自己去宣府?

想了想后,林修撰反问道:「你确定让我护送子廓去宣府,就能安稳?」

王司徒听不明白:「跟着你怎麽就不安稳了?那帮边臣谁还敢不卖巡边钦差的面子?」

林泰来如实答道:「宁远伯世子想拜托我,弄一下宣府巡抚。」

王司徒:「」

蛋疼了,这可就蛋疼了!你林泰来行事为什麽总是这麽花里胡哨的!

如果王象乾跟着林泰来去宣府,岂不就成了同夥?

一个右参政初来乍到的刚上任就想弄巡抚,怎麽可能安稳得了?

如果弄不成,林泰来大不了跑回京城往翰林院一躲,外边巡抚奈何不了他。

可是王象乾这个驻地就在宣府的右参政,又能往哪跑?

林泰来开诚布公的说:「情况就是这麽情况,你再考虑考虑?」

王司徒犹豫了一会儿说:「要不然,你先去宣府火并。而子廓先请假在家,等后面看情况再去上任?」

这也不失为一种稳妥的做法,万一林修撰在宣府搞砸了,没到任的王象乾还有机会换地方。

林泰来答话说:「那我再考虑一下,要不要去宣府。其实按照我本意,是想去辽东镇。」

(本章完)

【麻烦您动动手指,把本网站分享到Facebook脸书,这样我们能坚持运营下去】

新69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