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1章 雪域大都护府,天下诸国拜长安(2 / 2)

否则也不会在长安苟且偷生十年。

这一刻,尺带珠丹身体一软,瘫坐在座位上。

他真是一个懦夫啊!

「来人,护送尺带珠丹和赤松德赞回长安,向至尊请罪!」

南霁云向亲卫吩咐道。

「遵命!」

亲卫领命后,来到尺带珠丹面前,将他「搀扶」起,带离红山宫堡。

自始至终,尺带珠丹没有再说一句话。

他将会再次看到令他「欲罢不能」的长安。

赤松德赞也吓得失去精气神,他将随他的老父亲,去长安见证大唐为何强大……

「雪域高原想彻底稳定,还要有玛祥大论的支持……」

南霁云又向玛祥·仲巴杰说道。

「我一定会全力以赴配合两位都督。」

玛祥·仲巴杰连忙点头,他知道该如何去做。

雪域高原上旧贵族势力的主力军队虽除,但还有一些旧贵族的残馀,他们麾下有不少农奴。

唐军要征伐至他们的领地,将后患彻底扫灭。

另外在喜马拉雅山麓,吐蕃以西,以东部分地区,还有中立的部落。

在唐军主宰逻些城后,他们不可再中立。

从乾元二载春开始,唐军依靠逻些城为补给,四向出击。

大军将一个个不服从部落击溃,解放农奴。

不少部落望风而降,到逻些城向大唐投降。

曾经在雪域高原雄霸一方的象雄国,在玛祥·仲巴杰的劝说下,向大唐臣服。

象雄王亲自到逻些城拜见南霁云和段秀实。

等雪域高原大局已定后,南霁云上书李瑄。

李瑄与宰相们商议,在吐蕃境内设立雪域都护府。统领雪域高原上的部落丶国家。

使其在形势上,暂归大唐的统领。

等时机成熟以后,再设立郡县。

令朝廷大臣丶秘书监亲信常衮,为雪域都护府第一任大都护,又选择上百名大小官吏,刀笔吏,即刻上任。

原本的逻些城,改为山河城。

设立山河军一万,归属于南霁云的柏海都督府。

原本的柏海都督府中,再调遣两万兵马,进入雪域高原。

比如原本的绥戎军丶定戎军,已经没必要再防守到交通要道上,可以调到雪域高原,维稳内部。

原本的神策军则分离出柏海都督府,调往长安,成为禁军。扩充禁军的规模,形成天策丶神策制度。

段秀实所属的青海都督府,则调出一万兵马,补充柏海都督府。

吐蕃的灭亡,使青海都督府不必再养三万兵马。

今后大唐的重心,将回归到河西走廊上。

在河西走廊北方,还有正冉冉升起的回纥。

完成兵制更改后,柏海军拥有四万人。

其中一万都驻扎在山河城附近。

一万驻扎在柴达木盆地各个方向。

一万驻扎在吐蕃的东南,与南诏的边境,以及喜马拉雅山麓一代。

最后一万驻分别扎在柏海丶苏毗。

很明显,柏海都督府的核心,将迁移至山河城。

今后历代都督,将在山河城中,与雪域大都护一起,处理军政事务。

而青海都督府只剩下两万兵马,分别驻扎在通颊丶青海丶九曲丶白兰羌四地。依旧以伏俟城为都督府治所,主要起到维稳地方胡人的作用。

唐军在吐蕃解放农奴后,获得许多优质牧场丶良田。

还有金银矿丶铁矿。

这些都是不可或缺的财富。

为笼络民心,段秀实建议将十年前大非川之战俘获的俘虏,释放一部分回雪域高原。

还可以增加雪域高原的壮力。

另请求将陇右丶九曲的汉人百姓迁至雪域高原。

并许诺这些百姓更优渥的待遇。

如果有百姓同意,他们会获得一片不小的牧场,最起码百亩良田。

当前,雪域高原的气候条件为历史之最。

吐蕃的崛起,与雪域高原气候变暖息息相关。

而这一切都将归属于大唐。

依照李瑄的计划,将雪域高原各个部落改为山河部,并学习汉字,儒家文化。

原本雪域高原的文学丶典籍,都拿到长安去翻译。

以雪域大都护府为主,在雪域高原分九个州。

派遣汉人为州的行政长官,为彻底汉化雪域高原打下基础。

……

吐蕃和渤海丶室韦丶黑水靺鞨等,几乎在同一时间被大唐覆灭。

是以天下皆震。

不敢想像,大唐的疆域有多辽阔。

乾元二载秋,回纥大可汗磨延啜得到消息后,惶恐不安。

吐蕃没了,大唐在西部所有的长矛都将指向回纥。

磨延啜一直觉得李瑄有吞并草原的雄心壮志。

可现在的回纥,根本没有能力抗衡大唐。

焦虑,使默延啜大病一场,险些没有挺过来。

很难想像,他和李瑄同处一个时代。

磨延啜活在李瑄的阴影之下,现李瑄正值壮年,他却奄奄一息。

病情稍微好转,磨延啜再次派遣叶护太子携重礼出使大唐,表明山河易变,唯有回纥忠心不变,愿意世世代代为大唐镇守北部。

另外一个恐惧的无疑是南诏王阁罗凤了。

吐蕃灭亡,大唐可以从三个方向,同时出击南诏。

更何况是天可汗的军队,阁罗凤根本没有抵抗的勇气。

自与大唐的两次战争后,南诏迅速崛起,阁罗凤先后征服寻传蛮和骠国。

但面对大唐这个庞然大物,南诏如同蚂蚁一样渺小。

阁罗凤没有信心再去胜一次大唐。

他生怕一觉醒来,大唐的兵马已经攻入太和城中。

思虑在三后,阁罗凤让儿子凤伽异带着使团去长安朝拜天可汗,并将南诏最重要的宝物送上。

阁罗凤又写下亲笔书信,言天宝年间与大唐的战斗,为迫不得已。

他已经将战死唐军的尸骨收敛,祭祀埋葬,并在都城太和城立德化碑,表明自己有冤无处倾诉的苦衷。

南诏誓为汉臣,永不反叛。如果天可汗能够宽恕,南诏王阁罗凤愿意到长安负荆请罪。

相比之下,新罗稍有淡定,新罗王金宪英派遣使者再到长安,重申新罗的立场,再言新罗是大唐番邦附属,一心事唐。

还有天竺诸国,惊诧吐蕃这个庞然大物倒塌,大唐的疆域,正式与天竺接壤。

天竺诸国害怕唐军越过喜马拉雅山口南下,纷纷向雪域大都护府申请,带着国家的特产和贵重宝物,到长安朝拜天可汗。

天竺诸国一直与大唐建立有建议。

唐玄奘西行的故事,在天竺诸国有流传。

大唐的丝绸之路,也曾通过唐吐蕃古道,到达天竺。

而大唐征服吐蕃后,能更好的连通丝绸之路,让大唐的经贸直达南亚大陆。

在常衮赴任雪域大都护前,李瑄向常衮交代过雪域的发展计划。

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完善山河城至喜马拉雅山口的道路,与天竺诸国建立紧密的联系。

吐蕃灭亡的风气,对西域也有巨大影响。

曾经的吐蕃,一度对西域产生巨大威胁,也曾实际占领过西域。

现吐蕃覆灭,他们的心有一种不可言的感觉。

他们更忠心大唐,更敬畏天可汗,不敢来犯。

从河中到西域三十六国,各国国王,国部酋长,亲自启程到达长安,以祝贺大唐灭亡宿敌的名义到达长安。

波斯国王派遣国家的王储长途跋涉到长安拜见天可汗。

葛逻禄汗国丶突骑施诸部等可汗丶酋长亲自来长安拜见天可汗,沙陀族丶坚昆等部,派遣继承人表达友谊,并见证天可汗的光辉。

白兰羌王丶苏毗王丶象雄王亲前往长安。

至于通颊丶吐谷浑丶党项等部,早已没有贵族,他们在大唐官府的统治之下。

百姓也乐于如此。

即便缴纳赋税,也可丰衣足食。

就算出现天灾,也还会有义仓,帮助他们度过艰难困苦的时期。

在中南半岛上,一众小国家也摄于南诏的崛起,震惊于大唐的扩张,生怕被殃及池鱼,纷纷派遣王室,携带金银珠宝至长安。

在丝绸之路上,西域诸国的国主丶酋长,总能相遇。

前往长安的驿站,关于各国朝拜的信件,如雪花一样飘往长安。

天下之间,俨然一副万国衣冠拜冕旒之势。

……

长安,华夏历三四五五年,乾元二载,八月上旬。

在除贱为良即将胜利,吐蕃和东北覆灭的时局下,罗马帝国大使阿波加斯再次求见李瑄。

阿波加斯来到大唐已经一年多,他们的队伍经过休养,得到恢复。

这一年多来,阿波加斯在长安和长安附近,了解大唐的文化。

他还努力去学习汉人语言,试图去读懂大唐的书籍。

在他眼里的大唐太先进了,从制度上,到万事万物上,都不是罗马帝国可以比拟的。

罗马人的骄傲,被严重打击。

这样的国家,大食帝国一定无法战胜。

特别是最近,他从报纸上先后看到唐军灭亡吐蕃,以及征服东北的消息。

在罗马,听说过吐蕃是一个强大的国家。

这让阿波加斯心中一紧。

他明白大唐对这个世界无比了解。

大唐的皇帝不能接受他之前提出的战略分配……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