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6章 龙舟南下,淮水之郡(2 / 2)

「万岁!」

「万岁!」

每一艘从龙船旁驶过的船只,都会高呼万岁,以表示对至尊的敬重。

而且两岸乡里,无数百姓在大运河旁观看龙舟南下。

李瑄身穿常服,在龙船的甲板上,看着这一切,听着这一切,心潮澎湃。

「夫君,您南巡的动静,惊到了商民。」

裴灵溪陪李瑄在甲板上,向李瑄说笑道。

三十多岁的裴灵溪雍容华贵,她依旧美丽动人,特别是眉眼,如少女时一般。

他们夫妻多年,始终如初。

皇帝的身份,并没有对他们的夫妻关系带来隔阂。

这是李瑄的品德所致。

裴灵溪认为自己是古往今来,最幸福的皇后。

无一错一首一发一内一容一在一一看!

夫君能赢得苍生爱戴,裴灵溪发自内心地高兴。

「上一个顺着大运河南下的皇帝是隋炀帝。他入江都,再也未回到洛阳。」

李瑄见裴灵溪说队伍阵势大,他说出这番话,非常不合时宜。

「隋炀帝怎麽能与夫君比较呢?」

裴灵溪觉得这话不吉利。

大唐人都知道,隋炀帝是暴君丶昏君,大唐取而代之,是顺应天道。

「联想到这些故事,我才能清醒丶自勉,才能贯彻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崇高理念。」

李瑄缓缓回答道。

国家和社稷,都可以改变更换,唯有百姓是不可更换的。

隋炀帝第一次下江南,竟然出动了五千多艘船。

出港时,从第一艘船开拔,到最后一艘船离港,花了近两个月时间。

浩浩荡荡的船队,一字排开,前后数百里,那真是叫一眼望不到边。

随从加上各类杂役,差不多有十馀万人;所到之处,地方官吏带着五百里范围内百姓,给船队提供粮食丶肉食丶日常所需,每天送餐及补充消耗资质的百姓有数万名。

真是折腾百姓啊!

所以李瑄南巡的时候,尽量从简。

他南巡是为视察民生,不似隋炀帝一样,留恋江都美好。

「夫君是圣哲,妾身当全力支持。」

能随李瑄出行,一路观赏风景,裴灵溪已心满意足。

她不过是一个小女人,唯一能做的,就是治理好后宫,不给夫君增添烦心事。

与裴灵溪温存一会儿,姜月瑶丶霜儿丶长离三女,带着两个小女儿,到达甲板上。

走路还不太稳当的小女儿,叫着阿爷的模样,让李瑄开怀地笑了。

相比于在马车上赶路,于大船之上,欣赏风光,无比地惬意。

她们也期待江南的风华,看一看传说中的长江,还有那诗中的江南水乡。

船只行驶,遇码头会停下。

一般会留在码头过夜,日出再行。

李瑄又不赶时间。

每到一码头,地方官吏就来拜见。

李瑄只是象徵性地问一下地方的民事。

他的目的不是淮水以北的区域,不会具体去视察。

于十月,李瑄到达临淮,在这个紧邻淮水的郡停下,进行休整。

李瑄也打算在临淮郡视察一番。

内卫着便衣,在迎接李瑄的人群中戒备。

李瑄让廖峥嵘派遣锦衣卫,打探临淮郡的情况。

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地方官吏干得怎麽样,治下百姓一清二楚。

许多时候,一地百姓皆对地方官吏道路以目,然朝廷却不知情。

大唐幅员辽阔,官吏们勾结在一起,欺上瞒下太容易了。

越是离皇帝远的地方,这种情况就越可能发生。

长安距离淮水一带较远,距离江南更远。

这次李瑄下江南非常突然,没有向行省通知。

九月决定,九月出发。

等李瑄顺着大运河南下的时候,通过商队船只,大运河沿岸的郡县,才知道至尊在南巡。

地方官吏肃然,卖力整顿郡县,生怕李瑄在某个渡口停下,杀向自己所在的衙门。

临淮郡虽在淮水以北,却属于淮南省。

现临淮太守为常铉,今年四十馀岁。

随行的官吏告诉李瑄,常铉考核颇优。

对李瑄来说,这并不能说明什麽,现任上的太守,就没有考核差的。

即便如此,每年都要杀几个太守,还要免职一些。

「臣临淮太守常铉,恭迎至尊大驾光临,吾皇万岁……」

「恭迎皇后和诸位娘子……」

临淮码头,常铉整理衣冠,带着临淮的官吏,向李瑄拜道。

随后,官吏们皆齐拜。

「免礼!」

李瑄抬手示意。

他穿着简单的秋季常服,但在臣子们众星捧月下,再明显不过。

而且常铉在长安见过李瑄。

码头外有县兵丶捕快守护。

得知李瑄前来,百姓们携老扶幼,从临淮各地赶来。

普通百姓都想一睹龙颜,沾一点喜气。

自大唐建立以来,皇帝老儿在淮南百姓眼中,只是一个称呼。

从未有皇帝到达过此地。

更别说还是李瑄这个兼大诗人丶大英雄为一身的皇帝。

淮南百姓用的曲辕犁,是李瑄发明的,改进的水车,出自李瑄之手。

新种的棉花,蔬菜,都由李瑄从域外引进。

孩童们口中「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丶「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等诗句,朗朗上口。

安禄山叛乱,听说要打淮南,百姓心惊。

除贱为良,百姓得到耕地的那一日,痛哭流涕。

这种皇帝,谁不想一见?

别说不是农忙时节,就是农忙,临淮郡临淮县的百姓都会前来迎接。

「至尊不辞辛苦,亲临临淮,实乃我等之幸,百姓之福。」

作为太守,常铉上前再表敬意。

虽舟车劳顿,但皇帝的车马,禁军的战马,都要从船只上运下来,这些临淮郡无法安排。

「登基五载,方有时间到达临淮。朕只是随便看看,尔等一如之前即可。」

李瑄随意说一句。

「臣等遵旨!」

至尊的性格,下面的官吏大概清楚。

能干出除贱为良,杀得人头滚滚,李瑄到后,谁敢懈怠?

「常太守,临淮郡现多少人口?」

李瑄吩咐裴灵溪等女,自己在附近游玩,等待车马下船。

他则带着随从官吏,和常铉一起,在大运河通济渠连接淮水之处观察,看着大运河平缓的水流接连淮水,向常铉询问道。

「回至尊,临淮有四万七千零七十二户,共二十八万七千三百人。」

常铉向李瑄回答,如数家珍。

临淮郡人口不少,但也只是相对的。

曾经的临淮郡属于河南道,在河南道中,除了齐鲁的那几个偏僻郡。临淮郡可以竞争倒数第一。

华北平原,自古以来,都是华夏最富庶的地方。

从地形上看,临淮郡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