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2章 永琰登基,年号康德!给太上皇拟庙号清徽宗(1 / 2)

第572章 永琰登基,年号康德!给太上皇拟庙号清徽宗~

乾隆愣了一会,问道:

「纪昀,他丶他怎麽死的?」

「纪大人肚子绞痛,一天拉了 10次,第二天人就没了。」

今日伺候的小太监前些年曾受到过乾隆无心之中的恩惠。故而与其他派来伺候的人不一样,对乾隆恭敬有加,无所不言。

……

乾隆脸上闪过一丝悲伤:

「朕知道,必定是那次中毒的后遗症。纪昀,他是遭了吴廷的毒手。」

「和珅呢?」

「和大人好好的。」

「于敏中呢?」

「于大人染上了风寒,连着几日朝议都没参加,太医说不好还能撑多久日子。」

「一条老狐狸,他且死不了。」

小太监不敢吭声,但有些不信。

屋内沉默了一会,乾隆冷不丁问道:

「如今朝廷是战是和?」

小太监低声道:

「奴才也搞不清楚,京城里各路消息满天飞。不过前些日子,盛京那边来求援兵来着~」

「吴军登陆辽东了?朝廷出兵了吗?」

「朝中大人们争执不休。」

乾隆笑了。

「似战似和。朕的大清活不了几日喽。」

……

「拿着。」

「奴才不敢要。」

「收着吧。日后你们都得自谋生路。你一个无根之人肩不能挑,手不能提,没钱寸步难行啊。」

乾隆所赐之物乃是一块上好的羊脂玉佩,品相不俗,够普通人全家吃饱穿暖两辈子。

小太监眼眶微红。

「奴才谢皇上。」

「不用谢。若是有心,等吴军兵临城下之日,就告诉朕一声,让朕有个心理准备。」

「皇上放心,奴才一定记得。」

乾隆笑的惨澹。

一辈子骄傲丶自信的自己居然沦落到如今的地步。要笼络一个卑贱太监成全心中所想。

望着纷纷扬扬的雪花,乾隆自言自语:

「朕今日方知玄宗之尴尬,寿多则辱~」

……

四九城日渐萧条,着名的八大楼丶八大庄丶八大胡同尽数歇业,人去楼空。

许多的财富离开了,许多的人也离开了。

剩下的,没钱的人忙着找饭辙,有钱的个个缩在府邸里盘算着前程。

总之,留给四九城的时间不多了。

朝阳门外~

守门官望着远处一背插小黄旗的飞骑狂奔而来,赶紧下令兵丁移开障碍。

骑士擦身而过时,他还不忘问一句:

「兄弟,是哪儿的军情?」

骑士马速不减,呼啸而过,远远丢下一句:「山海关急报,盛~京~陷落。」

……

就这一句。

守门官当时就傻了,红润的脸变的煞白,摔在雪地里爬不起来。

「完了,完了。」

一个月前,他全家老小带着积攒的金银细软刚转移到了盛京。这下全送给吴军了。

周围的兵丁小声议论着:

「咱大人这下真垮了。」

「这算什麽。咱都统衙门丶内务府的大爷们更得上吊。」

「难道他们的钱都搬到盛京了?」

「不至于,不过起码搬了一半。几个月前,打咱这过的银车一天就有上百辆。」

众兵丁窃窃私语,感慨吴皇发财了。

而对于京城的那些旗人老爷们来说,这可真是被狠踹瘸子那条好腿。

总之,

兵丁们表情凝重,心里乐开了花。

瞧着大爷们破财,比自己挣钱还快活。

……

紫禁城一片哗然。

各路王公大臣丶皇亲国戚冲进午门。

乍一看以为是集体造反,再一问才知道,是为了盛京。

永琰此刻,还在养心殿琢磨新年号的事。底下的人拟了 3个待选,分别是:嘉庆丶咸丰丶康德。

永琰眉头紧锁:

「皇后觉得哪个好?」

「臣妾学识才浅,不敢多言。」

「萧妃,你说?」

「国号乃大事,必须是皇上乾纲独断。」

永琰点头。

「嘉庆,寓意原本是很好的。既契合本宫封号,还透着喜庆。可如今金瓯残缺,这个庆字,不妥。」

「咸丰,也是极好的寓意,但和当前朝廷形势不符。」

「朕还是更嘱意于康德。康,富足康泰也。德,万民尊崇也。预示着我大清能够平安渡过眼前的这一劫。」

说完,

永琰提笔,在写着康德的红纸写下:

「准了。」

……

「皇上准备何时正式登基?昭告天下?」

永琰刚想出声,却听得外面吵吵嚷嚷。

他阴沉着脸走出养心殿,见到一群人怒气冲冲而来,差点喊护驾。

结果,

这帮人呼啦啦跪倒一片。

高呼:

「求皇上发兵,收复盛京。」

「祖先之地不可丢给汉人。」

「对。哪怕丢了京城,也不能丢了盛京。」

养心殿内,

躲在门后偷听的俩妃,脸色微变。

「妹妹,你听听这些人都说的什麽话?丢了京城,也不能丢了盛京?岂有此理。」

萧小七莞尔一笑:

「姐姐您是知道的,这些人的家产八成弄去了盛京。」

「唉~大清怎麽会变成今日这般模样。」

萧妃掏出手帕,为好姐姐仔细擦拭眼泪,并执手安慰道:

「姐姐看开些,树挪死,人挪活。伊犁的水草未必不养人。」

「妹妹有如此心智,却是女儿身,却是可惜了了。」

……

太和殿内。

一场仓促的朝议拉开帷幕,激动的王公大臣丶六部九卿们纷纷叫嚣着必须夺回盛京。

「皇上,盛京乃我满人龙兴之地,意义重大。」

「皇上,吴军千里迢迢奔袭辽东,兵力肯定不多。今令山海关守军集体北上,夺回盛京,胜算很大。」

「皇上,我大清历代先皇的骸骨都在盛京,奇耻大辱,绝不可忍。」

殿内,热血沸腾。

人人喊战,人人求战。

如此盛况,紫禁城内已有许久未闻了。

永琰平静的望着这一张张激动的脸庞,突然起身。

殿内,安静下来。

「诸位,都是我大清的忠臣。」

「如今太上皇龙体不健,朕临时理政。严冬已至,用兵需谨慎。朕决定,厉兵秣马,待冰雪稍减就越过山海关,夺回盛京,踏平吴军。」

「皇上圣明。」

王公大臣们乱糟糟的磕头。

一名潜邸心腹站了出来,高声倡议:

「本官先捐银 1万两。诸位大人,为了大清也为了自个儿,拿出点银子充军饷吧?」

气氛很尴尬。

喊打喊杀的众人瞬间矮了几分,最后勉强委屈的胡乱认捐了一点,最高不过 2000两。

和珅更是一言不发~

不捐,一两也不捐,反正已是案板上的肉,横竖都要被人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