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9章 前路(1 / 2)

第299章 前路

路遥看着何廷波那无语的表情,其实心里跟明镜一样。

设身处地的想想,作为一个企业的掌权人,公司旗下的每一款产品都是自己的「孩子」。而当家长的听着别人这麽说自己的孩子,心里肯定不会舒服。

但路遥的头脑却也很清楚。

何廷波找自己,肯定不是来听漂亮话的。

企业里面天天吹捧他的人不说多如牛毛,但也一定不少。他想听大可以去别的地方听,不至于来自己这找存在感。

而他既然点名喊了自己,那就一定是有想法的。

面对这种有想法的人,路遥觉得最好的方式就是「坦诚相见」。

我怎麽想的,我就怎麽说。

不去试图揣测对方的想法,因为他对何廷波并不了解。他的喜好,偏好种种,他一无所知。而在这种时候,情商上表现的虽然万金油,可风险也同样存在,毕竟这种老总对怎麽判断别人有着自己的一套逻辑。与其他满心顾虑,倒不如实话实说。

有什麽说什麽,反正我说的都是对的,时间会为我证明。

这是他觉得最稳妥的地方。

于是继续说道:

「我知道何总应该对K3V2寄予厚望。但……就像是我文章里说的那样,GC4000性能虽然看起来很强大,可它最大的问题就两点,一就是兼容性。文章里我已经写的很清楚了,二则是降频。温度升高后,它降频后的性能比起同类竞品而言,就像是一个不入流的产品。并且,这还不知最致命的。何总想知道最致命的缺陷是什麽吗?」

「……我洗耳恭听。」

听到何廷波的话,孙立强下意识的瞥了一眼他的表情。

什麽都没看出来。

接着,他再次看向了路遥。

事到如今,他也没有去纠结弟子怎麽忽然就变得如此「锋芒」。

已经没意义了。

因为它是已经发生了的对话。

这时候需要做的不是向后看,而是向前看。

他想看看印象中为人处世一直很老道的弟子,会说什麽来「挽回」现在这个局面。

而听到了何廷波的话后,路遥说道:

「何总,我能问一下麽……我在海思工作的这段时间里,经常和其他同事交流。虽然大家有着保密协议无法对我多说,但我查阅过公司发布的一些技术信息,我们!」

他在「我们」上加重了语气:

「现在尚未具备将基带晶片整合到应用处理器(AP)中的能力。,对麽?」

何廷波一愣,下意识的点点头:

「是的,还不具备,但我们已经在研发了。」

所谓的基带晶片是负责通信功能的核心组件(如支持2G丶3G丶4G网络),整合基带晶片可以显着提高晶片的集成度,减少设备体积和功耗。

而路遥问完这句话,孙立强就明白了他的意思。

就听路遥继续说道:

「那麽,也就是说,K系列晶片如今因为这个原因所导致……它的封装面积一定很小。对麽?」

「……是的。」

得到了他的回应后,路遥耸耸肩:

「这就是我要说的,没有整合,意味着它需要外挂独立的基带晶片,增加了设计复杂性和成本。而现在,国外那边已经开始同步4G网络,也就是说,我们在3G整合还没做好的时候,外面已经开始进行了4G的叠代。我能问下麽?我们是否在研发4G基带晶片?」

「……是的,并且已经取得了很多进展。」

「您瞧,问题就在这。既然取得了进展,说明研制成功应该不远了。可因为大环境的缘故,我们却还只能在3G上做文章。根据摩尔定律,每一年,我们的晶片性能都会进行叠代。但现在我们却在做外挂基带晶片。这样等别人在整合晶片上再次取得突破时,我们才开始刚刚整合。而等我们整合成功之后,别人可能已经开始进入下一代的研究……何总,这就是我想说的。」

他一摊手:

「咱们接下来要上市的这款K晶片,乍一看光鲜亮丽,风光一时无两。但它就是一个壳子。移动端会越来越普及,说个最简单的,在未来人手一部智能机的时候,大家比的是什麽?我想何总比我更清楚。所以,我写那篇文章的意思其实很简单。在考虑到企业收入以及研发投入思路后,我的建议是,这款晶片的路,到此为止。

更好的方式,是放眼未来。我们需要一个首先具备强整合能力的平台,足够搭载未来的4G基带晶片,做好整合。其次是找到一个足够稳定丶兼容性强的CPU与GPU架构,在这上面实现与同类品竞争而存活下来的条件。我们可以弯道超车,但前提是大方向是不能走偏的。而目前,公司的这款晶片,从媒体上咱们预热所披露出来的那些数据来看,我并不看好。这就是我想说的。」

「……」

何廷波无言。

陷入了沉思。

而路遥则看了导师一眼后,见他没什麽不满之类的情绪,这才端起了茶杯润了润喉咙。

关于K3V2的话,只能说这麽多。

再往多了说,就会暴露他很了解这款晶片详细参数的事实。

那就牵扯到保密环节了。

所以没必要。

而他说的,就是未来海思的发展方向。

只不过他们是经历了K3V2的失败后,才痛定思痛,开始按照路遥的思路走。

其实仔细想来没什麽差别,可如果加入了「时间」这个条件因素的话,就不同了。

一个企业一边摸索一边往前走,和有一个灯塔来指明方向,本质上的区别就是不一样的。

而何廷波的沉默也没持续多久,大概也就半分钟左右。

接着,他抬头看了路遥一眼,笑道:

「我就说,今天喊路研来,肯定是有所收获的。」

「不敢。」

路遥赶紧摇头:

「我就是把我所看到的,预想到的东西说出来而已。」

「……那你是不知道你那篇文章被孙教授给到我们手上后,公司内部引发了多少争论。」

何廷波笑着端起了茶杯要碰杯。

见状,路遥和孙立强也和他碰了一下。

以茶代酒一口饮尽后,路遥帮他倒茶时,就听到他说道:

「所以,在路研的心里,这款晶片最好是淘汰掉?」

「那倒不至于。」

路遥赶紧摇头:

「花费了这麽多心力搞出来的东西,说淘汰是不现实的。老师也跟我说过,就算在我眼中,这款晶片有很大的弊端,但谁家的钱也不是大风刮来的。公司的主业虽然是通讯,但如今的手机市场确实是一块能够迅速回血的蛋糕。我能理解公司的难处,以及我们必须要形成一个稳定的良性循环,才能走的更远。所以,这款晶片在我看来虽然失败,但不至于淘汰……只能说,公司的方向上面,我觉得还是要趁早看清比较好。看清楚前路,才能走的踏实,不是麽?」

这一番话说完,何廷波的眼睛已经亮了起来。

是的。

没错。

就是这样。

见路遥这麽说,他忽然心里升腾出了一种认同感。

虽然有些事情无法详细的去聊,但……能有这麽一番话,就说明对方并不是一个喜欢钻牛角尖,不懂任何人情世故的年轻人。

恰恰相反,他的思想非常成熟。

他见过许多科研者都觉得一个公司的钱是大风刮来的……

见过太多太多了。

而路遥这一番成熟的言论,实在太对他胃口了。

于是,这顿饭的氛围变得愉快了起来。

何廷波也懂技术,路遥和他交流起来也不算特别费劲。

而最关键的是,这一顿饭的功夫,让他再次认清了路遥这个年轻研究员的能力。

确确实实很不一般。

虽然没什麽天才一般的想法……其实也不需要。

在公司内部,每个月关于路遥负责那个项目的进度都是要上报的。

在公司预计至少在今年中旬才会结束的LTE基带优化项目,在他们的进度表里已经推进到了收尾阶段。

黄峰那个研究室的能力,他很清楚。

如果他们的工作能力真要这麽强,那这麽多年公司没道理没发现。

甚至在评估他们的项目时,何廷波还特别了解过,这项目的相关流程。

一句话总结就是:因为路遥在,所以很快。

而在和孙教授聊完后,按照他的说法就是:路遥放在这,其实是大材小用了。

他只知道路遥的优秀,也能从别人口中以及项目的进度上证实这份优秀。可道听途说和亲眼见证还是有差别的。

如今这一顿饭,他算是彻底落实了这个想法。

这个年轻的研究员……

一个在19岁刚刚大一就拿到了保研资格的研究员……

确确实实是个天才。

不可多得的那种。

想到这,他的心思忽然热了起来。

海思太需要这种人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