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两地事(2 / 2)

我妻薄情 青青绿萝裙 7349 字 2023-11-02

“姑姑有话不妨直说。”宫婢亲切道,“可是我们有做得不妥的?”

程丹若忧心道:“这人来人往的,不会有叛军吧?”

宫婢愣了下,脸上浮现出紧张之色:“应当不会,王爷不是已经……”

“还是小心为上,太妃年事已高,可受不起惊吓了。”程丹若真切地建议。

宫婢想想,亦觉有理,招来小太监吩咐两声,让他去同长史打个招呼,严格甄别工匠,别叫叛军再混进来。

程丹若仔细观察她的一举一动,感觉她的紧张与警惕并非作态。

换言之,叛军应该真的来过,而不是鲁王府自导自演。

这就很奇怪了。

几十人的叛贼,潜伏进戒备森严的王府,把一个藩王绑走了?虽然率领十万大军的皇帝也会被俘虏,但那是两军对垒。

王府只有东苑烧掉了房子,外墙好好的,这怎么看都不像是火拼过的。

该不会是王府内部有人勾结无生教,故意弄死鲁王吧?那也不该死这么多人,鲁王这德行,宫婢尚且鄙之,护卫真的会拼死护主吗?

还有,叛军绑架鲁王,而不是直接杀了,究竟为的是什么呢?

--

傍晚,宫婢回到太妃住的院子,轻手轻脚地进去。

太妃正靠在美人榻上,两个小宫...

女用美人捶轻轻为她捶按肩膀。宫婢垂手立在一旁,屏息等待。

片刻后,太妃微微睁眼,摆摆手,示意两个小宫婢出去。

这才慢条斯理地开口:“如何?”

宫婢接过美人捶,接着替太妃捶肩,同时低声把今天的事情说了。

太妃沉思道:“就问过这一句?其他可有打听?”

“只来的那日,向张嬷嬷问了那日的事,后来便再也不提了。”宫婢说,“这几日不过说些山东的风土人情,还有哪家铺子的阿胶好。”

太妃微微颔首:“东西都送过去了吗?”

“送去了。”宫婢一五一十汇报,“银票一张都没收,说‘无功不受禄’,燕窝倒是收下了,但也不怎么吃,伺候的小红说,都分给她们几个了。”

想想,又道,“不过今日,她问我府中可有书库,想借两本书瞧瞧。我说前院有小书房,待回过太妃再答复她。”

另一个宫婢说:“女官的做派倒是和太监不太一样。”

一年前,皇帝就派太监来申斥过鲁王,她们都见过太监的做派,没有好酒好菜便冷脸,塞了好几百两银子,对方才笑脸相迎,比祖宗还祖宗。

相较而言,这次派来的女官真称得上知书达理,安分守常。

“太监是无根之人,眼睛里不是钱就是权。”儿子不成器,女儿又早夭,太妃能说话的人,其实也就是身边的宫婢和嬷嬷了,很乐意多说两句,“早年间,后宫多是女官协理,她们知书达理,常与我们讲解诗文,我是屠户家的女儿,勉强认得几个字,多亏女史教我读书作诗……”

这个刹那,她短暂地沉入回忆,回想起一步登天的少女时代。

“那都是几十年前的事了,后来是一年不如一年。我来封地的时候,后宫就只剩下一个尚宫局撑场子。”太妃轻轻叹口气,倏然清醒,“没想到,洪月霞还真有些本事。”

她想想,道:“书房那边就让她去,不必拦着。”又难掩讥讽,“四书五经,不过都是装饰的花样子——东苑的佛经道经,都烧干净了吧?”

宫婢道:“娘娘放心,长史都办妥了。”

太妃微微颔首。

--

程丹若被允许进入前院的书房借书。

王府的书房,书绝对不少,各种珍贵的藏本皆有之,还有市面上新出的一些文集和经义,且本本崭新,一看就没人翻过。

鲁王平时看的,肯定不是这些儒家经义。

但不要紧,来书房就不是为了看书的。她主要是想借书房的地利,瞅眼被烧毁的东苑。

结果确实没什么好看的,全烧光了,现在堆满木料,工匠进进出出,什么痕迹都不曾留下。

她遗憾之余,只好真的借两本书。

经义古籍不在考虑范围内,便选了两本新出诗集。怕人起疑,也不久留,很快便告辞回去。

路过花园的时候,迎面走来几个人,被簇拥在中间的是一个十几岁的女孩,面色苍白,体型孱弱,看见她来,表情倏地激动。

程丹若心中一动,看向身边的宫婢。

宫婢蹲身:“小郡主。”

“郡主殿下。”程丹若侧...

身避让,却不行跪礼。

郡主和郡主也有分别,比如养在后宫的两个藩王之女,嘉宁郡主有正式的封号,是正儿八经的郡主娘娘,安王的女儿虽然也被称为“小郡主”,其实未被正式册封。

女官见到她们,一般不必下跪。

“程女官不必多礼。”小郡主忙说,“你,你可有空闲?我想请教,嗯,请教一下京中之事。”

吞吞吐吐,举止轻慢,这个郡主……有点奇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