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的习惯,就后世来说这的确是个好习惯,但是宋朝民众可不像后世的办公族,他们中也有不少从事重体力劳作。
在坐船北上汴京的时候夏安然便发现一种古怪情况,上至船员,下至搬运工,这些从事重体力劳作之人食用的也是以素为主,佐以鱼汤和咸鱼、米饭,很少吃肉,问了之后才知道。
因为这些人往来汴京和他区之间,自然紧跟汴京时尚。汴京以食用羊肉为荣,故而这些人便将吃猪、鸡鸭肉的钱省下来去市羊肉。而有趣的是,大宋国家中心的汴京城的百姓其实并不忌讳吃用猪肉,在汴京城留下的记载中,街坊之间猪肉的消耗量仅次于羊肉同鱼肉,和鸡鸭肉几乎持平。
不要觉得这种行为非常愚蠢,想想现代有多少学生、打工族省吃俭用宁可去买个肾机,也不愿意购买较为廉价、实用的平价手机吧。而作为对比的是,中高层阶级对于购买手机却较为随意,基本是哪种好用购买哪种,并不追求品牌。
这些船工便是如此,虽然过程可能困难,但是只要想到屯上三五个月就能买一点羊肉归家,羊肉烹煮的味道可以让四邻都能嗅到,这是多大的虚荣,这些船工便能够忍住。
从事重体力劳动,却没有有效的补充蛋白质的方法,带来的结果就是引发蛋白质缺乏症。
成年人容易引发肌肉衰减,而众所周知,肌肉便是人体骨骼的保护伞,没有了肌肉,关节、骨骼的脆弱度上升,更会引发骨质疏松、关节炎等毛病。
再试想一下,这些船夫省吃俭用就为了买一次羊肉烹煮,作为壮劳力的他们尚且如此,其家人呢?其孩童呢?
为什么当年华夏政府大力推广一人一杯牛奶,为什么必须让孩子在学校内吃午饭,为什么幼童会多一顿校内的间食?
不是学校为了赚钱,也不是为了方便管理,而是初时中国儿童营养缺乏、蛋白质缺乏问题非常的严重。
而对于孩子来说,蛋白质缺乏所引发的生长迟滞、智力发育障碍、低蛋白血症等等疾病,将会伴随他们终生。
正是因为如此,当时华夏政府在微薄的财政收入中硬是挤出了这一笔开支贴补学校,直至今日,学校里面的食堂费用都比市场价要便宜两到三成。
固然政策到了今日也因此引发了种种问题,但是我国的70后至今的学子都确实从中得益,也是即使到了今日,学生们基本都能负担得起食宿开支的情况下食堂菜依然存在的理由。
这是国家能够给与穷苦出生孩子最大的温柔——一个平等的,不会被人鄙夷的吃饭环境,以及一顿可能不美味,但是能够提供你足够能量,让你继续与命运搏斗的一顿餐饭。
羊肉好吃,营养也高,但是试问一个月乃至两三个月食用一次的羊肉所能提供给人体的蛋白质含量,如何能够比得上一两周一次的猪肉呢?
但是这种事,是民众的人生自由,出文劝告他们不要如此只会无形得起到宣传作用,只是好在如今这种情况应当尚未铺展开来,希望仅是个别现象。
而且除了这些还有一个因素——羊群占用了大宋为数不多的养马土地。
和并不需要放牧空间,甚至于在狭小空间能够养得更壮的猪不同,羊是一种需要空间也需要大量牧草的存在。
大宋在失去广袤的西凉牧场、北部辽阔燕云之地之后,其本身可供养马的空间便已经少得可怜,虽然宋中期在王安石的宣传和变法中逐渐开始民间养马,官府给补贴的模式,但是需要一提的是——这些马最后被证实无法参与作战,仅仅能够驼运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