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尚的帝王,赵祯其实早就想要在书房里面装上玻璃窗啦!但是!最初的时候他觉得玻璃窗昂贵,生怕自己如此奢侈的行为带来不好的榜样,然后等到玻璃价格下降后,又受制于将作监那边的意见。
一来窗也不是随便可以开的,尤其是帝王的书房,这和风水有关,一个不当心便影响国祚。
二来如果使用透明的玻璃,外人亦是可以直接看到陛下的尊容,总是有些不妥,不够庄重。
所以赵祯将这个小想法给忍了下来,一直到他贴心的弟弟给他看了工坊新捣鼓出来的玻璃器。
本是透明的玻璃在经过加工之后出现了似雾非雾的状态,透光性能不受影响,却可以保证外头什么都看不见里面。
在询问了制造这种玻璃器的成本之后,赵祯立刻兴高采烈得将书房的木窗上原来使用的糊纸给撕,替换了这种玻璃窗。这种玻璃窗还有一个好处,在淋雨的时候它的透明度会提高,下雨天的采光效果不减反增。
既不透风,采光率还高,外头又看不见里面,很快,习惯了冬日昏暗室内的大宋皇室们用过之后都表示非常满意,并且亲身上阵为其代言。
虽然迄今为止,由于制造玻璃的方法的局限性,依然没有能够克服玻璃窗只能是小块圆形的局限,但是这一番改变已经让宋人们表示很满意了。
官家使用的玻璃窗主要目的是透光,其玻璃便择选了颜色浅的玻璃面,如此便淘汰下了许多颜色不纯净或者带色块的玻璃窗。
这些都没有被浪费。
有巧手的工匠闲着没事儿,在上面就着玻璃的花样纹路进行勾勒,氟化氢于玻璃的化学反应倒是不挑颜色,而彩色玻璃在被处理过后,出现的效果更让人惊艳。
尤其现在还有匠人在制造玻璃器具的时候,会在吹塑的外可以缠绕上一层别的颜色的玻璃液,冷却后的玻璃上会有若干种颜色,这样的玻璃器在宋朝因太过花俏而不太受欢迎,但是经过巧手加工,可以借由其颜色达到入画的效果。
大宋的艺术家们很快便适应了从朦胧美转为直面美又转为另一种朦胧美的审美爱好,并且终于推出了一种全新的商品,叫做玻璃屏展。
以玻璃为底,氟化氢为笔绘制出来的玻璃器被架在了木框之上,这样带着特殊美感,且全不相同独一无二的独家订制品,被摆放在了三家的店铺里面。
本身就以售卖玻璃器皿打响名气的三家,依靠这一种精美绝伦的艺术品,再次占领了整个市场。
没有人知道,这家的工匠是怎么做到在玻璃器上进行铭刻的。在这件商品出现之后,有很多匠人试过用各种方法进行加工。
他们使用的自然是以粗细砂石进行研磨的手段,这样的确是可以磨出类似的效果,但是,工序繁杂且极容易磨伤玻璃器,可以做出仿制品,但成本高昂,如此成本自然没办法抢占这一块市场。最后只得纷纷放弃。
而辽国的商人们看到这些产品的时候,立刻生出了警觉之心。
在去岁因为宋国对于玻璃制品的需求,辽国的国境内建造出了许多大玻璃器工坊。因为辽国发达的玻璃制造业以及原材料充沛等等因素,辽国的玻璃制造产业如火如荼得开展,首次在去年全国的出口量超过了进口量。
但毫无意外的,这种单产业发展使得在玻璃方面这一块市场已经由卖方市场转为了买方市场,还因为产量过剩,不少匠坊只能选择跌价,作为辽国玻璃器的主要客户端口,定价权逐渐由辽国转为了宋国。
但是宋国商人们很将讲义气,即便在去岁有不少厂商主动跌价,宋国却义正辞严得拒绝了,他们的购入价格只象征性得跌了跌,一直到今年宋辽重新签订玻璃进口底价为止,总体辽国还是处于大赚的局面。